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中国能源如何应对全球能源格局的转变</br>—2035年前世界能源局势预测
2014-09-09 09:22:54 来源: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全球经济期待新的增长引擎拉动,欧元区危机日益加深,延宕世界经济复苏,西方社会整体陷入体制性危机。国际社会陷于全球经济危机后的全面调整之中,美国加速衰落,使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向多极转变和向无极世界继续滑落两个方向发展,新的国际秩序呼唤中国高效参与全球和区域治理,广泛参与多边国际事务,塑造新的国际格局,综合维护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气候变化谈判成为国际热点之一,新能源研发和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核心推动力,从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未来世界的能源供应转向区域化和本土化,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速。西方世界处于向新型工业化社会转型阶段,面临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的前夜。2015年之前世界经济仍普遍低迷,2020年后将出现新的增长。发展中新兴国家追赶式现代化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减速至7.5~8%。欧美中新技术突破之前,2015~ 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暗淡。2012~2020年的8年是中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期,2013年是中俄签署天然气贸易合同的良好时间窗口。2020年后常规资源包括油气价格仍将因稀缺性而震荡上扬。
        一、中国:技术创新改写全球能源格局
        当前页岩气和页岩油开发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新方向。2005年以来,美国页岩革命已导致国际能源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已经开始改写全球能源政治版图。
 随着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美国能源重心从中东-西非逐渐西移转向北美地区和本土,对外依存度显著下降。2005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仅196亿立方米,而2010年已达到1378亿立方米,加上致密砂岩气和煤层甲烷气,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约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一半以上,2030年将达到65%。页岩气开发利用使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出现暴跌(0.5元/立方米),已在改变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现下降态势。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3%,2010年下降到49.3%,2011年进一步降至45%。未来10年美国计划把石油进口量再削减1/3。美国2010 年能源综合自给率为78%,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87%。
        EIA还预测美国将在2016 年成为LNG 净出口国,2021年成为天然气总量净出口国,2025年成为管道天然气净出口国。2035年美国石油及其他液体燃料的自给率也将超过60%。
        与美国能源走向独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和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石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2011年中国消费能源34.8亿吨标煤,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新增消费2.3亿吨标煤。中国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8.6%的GDP。中国2013年石油依附度已达到58.8%,远超美国。中国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由2000年的9.02%飙升至2010年的20.82%,2020年前仍将继续攀升。
  中国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供求矛盾突出,从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石油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超过66%。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越高,国家控制短缺风险的能力越弱。一旦发生石油进口通道受阻等情况,必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中国经济的运行秩序经常受到石油市场行情波动和供应紧平衡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受到掣肘。
  中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完善,市场风险增大。中国石油定价机制的弹性不足使中国石油安全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中承受极大风险。国际油价上涨给中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导致外汇支出增加、企业成本加大、居民消费支出增加,抑制经济活力,输入性通胀加剧潜在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并增大国家宏观调控难度。
  2000~2010年期间,世界基础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不含新能源)消费总量年增长率为2.67%,亚太地区年均增长率则为6.34%,而北美、欧洲、独联体地区年均增长率仅为0.2%。
  中国尽管页岩气资源丰富,可采资源量约25万亿立方米,潜力巨大,但与美国页岩的平原分布相比,中国页岩发育层系构造复杂,分布地带多为山丘,开发难度较大。矿产资源普查基础工作薄弱,地质理论有待创新和高端突破,可采储量尚需进一步落实。此外,开发技术滞后、水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区人口密集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不利因素。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分段压裂等核心技术落后,我国与美国相比落后10年,这些已成为阻碍页岩气开发的瓶颈。
  随着西亚北非“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发生和欧元区崩溃,新的全球能源格局浮出水面。国际能源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半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新发现,打压油气价格并降低供应的波动性,全球石油供应中断的威胁下降;但华盛顿掌握着油价的标价权,其将实行弱势或强势或美元政策影响油价升降。
  2、能源供应形势的乐观态势将极大改善国际关系和能源格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作为卡特尔组织功能消退,局势动荡的石油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可能会被边缘化。
  3、欧洲持续推进能源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和新能源,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加大从中东-北非-中亚的油气进口。
  4、传统油气资源的供应国与消费国之间的竞争将集中于新兴国家经济体和OPEC之间,中国更是首当其冲,被推上前台。
  5、中美继续争夺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的战略制高点和创新市场。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即价格成本能否接近常规油气资源是技术竞争的焦点。
  美国取代俄罗斯,摘取世界天然气生产大国的桂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俄气)将丧失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霸主地位,2011年俄气对德国、挪威和荷兰的天然气出口大幅下降。俄欧能源一体化战略已逐渐沦为空想。
  在发动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页岩油开采凯歌行进。这势必会引起全球能源消费格局的变革甚至地缘政治的震动。Cambridge EnergyResearch Associates (CERA)公司对美国和加拿大48个油田共28口页岩油油井的调查显示,储量为8.41亿吨,开采成本仅为23.77美元/桶,在当前油价和税制条件下,利润空间很大。15年之后,美国页岩油日产量将达到4.5百万~5百万桶,相当于俄罗斯目前日产量的一半。
  2015年之后,中国、印度、加拿大等国以及欧盟开始页岩气的工业开采,俄气在国际市场份额受挤压,地位开始下降。尽管俄气也有页岩气项目,可以随时增加产量,但外部市场不容乐观。俄气计划2013年底分别与印度(LNG形式供应)和中国签署天然气出口协议。
  如果世界油价在普京第一个六年任期保持低位,俄罗斯预算对能源出口创汇的依赖度难以下调,俄罗斯将面临巨大困境,从能源出口依附型经济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就难以有充足的启动资金。
  为确保能源供应保障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2030年之前,常规油气资源仍将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性能源,石油作为常规军事机器和交通运输的主要动力燃料不会改变,可再生能源仅占世界能源平衡的16%。美国拥有打压世界油气价格下行的能力,但美国因此获得美元贬值的自由空间度。
  1、随着美国从中东-北非石油进口的下降和退出,中国进一步密接同中东、北非能源国家的战略合作,如推进中国-海合会国家自贸区建设和人民币对伊斯兰世界国际化水平;中国应加强同日、韩的能源合作,减少在寻求国际石油天然气资源方面的激烈对抗和冲突,避免过度竞争。
  2、中国利用上合组织与欧亚同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争取人民币成为上合成员国能源贸易的结算货币;考虑俄罗斯对中亚-外高加索地区的关切,应注重平衡中俄利益,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和能源利益;中国与俄罗斯应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合作、研发氦提取与封存技术、稀土和铀资源开发战略的协调。
  3、中国继续推进西部陆路能源大通道和中国-土耳其-欧洲铁路新大陆桥建设;按照《上合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适时扩大上合组织,第一批纳入巴基斯坦、印度,之后适时批准蒙古和伊朗加入;下次峰会应考虑土耳其成为观察员国。2012年6月北京峰会已批准阿富汗为观察员国,上合应针对2014年美国撤军后的后阿富汗重建达成共识。
  4、中国需要善用金融工具,利用G20机制作为全球金融治理平台,推动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规则制定,加强原油及其衍生品期货市场建设,使上海成为东亚和世界石油定价中心之一。
  5、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进高能效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和核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优质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比例偏低,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亟待提高。同时,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6、改变平行推进的“救火式”外交,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先方向:重点落实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日韩自贸区、东盟10+3、中哈自贸区建设、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区域合作);第二层面加强中非合作;同时注重大国协调,以义为先,推行和谐世界的义利观;放弃不结盟政策而采取负责任的盟友战略;放弃不干涉内政原则,维护国际正义。
  7、坚定维护南海海洋国土主权,同时加快南海深水油气开发,2020年前尝试可燃冰的工业开发。
  8、创新能源合作方式,促成中俄通过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缔结长期管道天然气贸易合同,打造与优先发展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新型能源共同体”。中俄原油贸易将扩大到5000万吨,天然气价格谈判障碍将在上下游一体化模式探索中取得突破。俄方计划在欧亚同盟一体化能源战略框架内制定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路线。俄近期将突破从东西伯利亚天然气之中分离氦气技术、制定欧亚同盟铀出口战略,以及俄东部稀土开发战略。
  9、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维护国内社会的整体稳定和谐,为实施我国大国外交战略奠定坚实的国内环境和执政基础。
  二、美国专家之预测
  西半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新发现,弱化了油气供应中断的威胁,降低了油气价格的波动性,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西方国家石油产量自1952年以来将首次有望满足需求,美国天然气自给自足可以维持100年。科技革命带来了能源供应的革命。先进的地震技术和复杂的钻探方法开启了以前不为人知或无法获取的矿藏。在石油方面,美国、加拿大、巴西(可能还包括墨西哥)的产量将大幅增长。上述国家在未来20年可能会位居全球7大能源生产国之列。美国的能源政策将越来越侧重于在西半球的关系,力求在整个美洲地区促成一个自贸区。
  地缘政治因素造成的供应中断将不会再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石油禁运将不会像1973年阿拉伯国家或1979年伊朗所实施的禁运那样造成严重破坏。国内冲突(如在伊拉克和利比亚发生的冲突)引发的石油产量下降也将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简单来说,稳定产油国的名单将变得更长,这将让任何一个处于动乱状态的国家的影响变得更为有限。对冲基金利用金融工具成功操纵市场的可能性将因能源市场规模巨大而减小。二战后西方曾在能源生产方面引领世界。西方的消费量飙升,中东的产量增加,不稳定性也随之而来,能源从东方向西方输出。如今这种流动即将逆转,国际格局将会改变。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将会减弱,欧佩克作为一个卡特尔组织(已在衰落)的设想将走向尾声。
  美国坚信,未来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在东亚,美国积极回归西太平洋地区,加紧防范中国崛起。而美国长期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军力将减少,美国在海湾的唯一优先事务将是维护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稳定。另外,美国政府今后的紧缩预算将支持削减阿以两国国防支出,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已高度军事化。
  俄罗斯等其他渴望获得国际权力的石油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将遭到削弱。西方国家石油产量的不断飙升,将导致俄罗斯等国家被边缘化。随着美国成为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威胁切断对欧洲能源供应的能力将减弱。再加上俄罗斯人口不断减少且经济疲弱,俄罗斯可能将进一步走向衰落。
  中国将受到很大影响。中国80%的石油需求可能最终依靠进口。中国的石油日进口量预计将从400万桶增至1200万桶。中国已是中东和非洲石油的最大客户,被迫卷入这一地区的冲突调节。随着西方对中东保护减弱,中国将承继美国在此留下的脆弱性负担。
  石油进口在美国中东战略目标中的重要性下降,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中东,但是,美国取得“能源独立”会让其在推进中东民主化、抑制伊朗崛起、保护以色列安全等战略目标时,变得更加强硬。美国若不再依赖国际能源市场,全球能源供应方将更加积极地寻求需求方,尤其是对接东亚。对中国而言,这将会留给中国更多境外能源扩展空间;另一方面,美国若不再积极维护全球主要通道的安全,那么全球能源供给和运输的风险将上升。
  EIA于2013年6月宣布,俄罗斯页岩油储量750亿桶,居世界第一位。美国页岩油可采储量580亿桶,居第二位;中国320亿桶,居第三位。其后为阿根廷、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全球页岩油总储量评价为3450亿桶,占石油可采储量的10%。
  页岩气储量排名:中国为31.57万亿立方米,阿根廷为22.71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为20万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产量第一,但储量排名第四,为18.83万亿立方米。俄罗斯页岩气储量为8万亿立方米,排名第九。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206万亿立方米,为常规可采天然气储量的32%。
  三、俄罗斯专家对2035年前能源形势的预测
  俄能源部能源战略研究所专家认为,石油开采的峰值期不断被技术的新突破所推迟。2035年石油消费将增长20%,天然气增长55%。未来25年内,可再生能源将增长70%,在能源平衡中将达到16%。油价预测关涉对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的研判。2035年油价平衡价位为125美元/桶。2010~2035年,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要快于石油,分别为56%和21%。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5万亿~5.5万亿立方米,价格将增长50%,主要驱动力是天然气电站。
  亚洲发展中国家油气消费量占世界新增消费量的65%,这些国家是新增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国,而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下降。2035年主要能源进口国为欧洲和亚洲国家。北美将减少甚至停止进口某些能源品种。北美走向能源独立,可能形成区域能源价格,2035年可出口LNG为300亿立方米/年。尽管数量不大,但将改写世界天然气分配流向。
非常规的页岩油、油砂、稠油的开发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2006~2011年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已经下降一半,这是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对页岩油开发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北美地区由此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将对世界能源格局和油气价格走势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美国停止石油进口,油价将降低23%,世界所有石油产区包括独联体国家的产油量随着需求的下降而降低。
  但是,中东和北非作为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地仍保持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力。波斯湾地区持续的动荡和宗教冲突将导致石油产量下降10%,2013~2019年伊朗将停止石油出口,而伊拉克产量已减半。尽管有生物燃料和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其他地区产量的增长,都不足以替代中东和北非出口的下降。在此情景之下,油价将上行至200美元/桶。
  世界将在生态安全与能源保障之间寻找平衡点。福岛核泄漏之后,日本德国等国放弃、拒绝发展核能;BP墨西哥漏油灾难之后,出于环保起见,世界开始讨论谨慎对待深海采油。为了维护生态安全所采取的作法将导致能源价格比2010年基准价上涨60%,这将加剧对传统能源的争夺。
  目前,金砖国家的在建核电站数量占全球总量的75%。当前全球正在运营的核电机组普遍老化,服务20年以下的仅占20%,发达国家大多数机组将要在2030年之前关闭,而以何种燃料填补这一巨大的能源缺口已难以回避。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尽管最近几年成本有所下降,其较贵的价格无法与常规能源如天然气和煤炭相互竞争,其发展前景取决于相关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扶持。
  总体来看,俄罗斯能源业面临日益紧迫的不利于出口的国际能源形势。2035年油气产能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国内需求不断的增加,俄罗斯能源出口量将下降;外部市场情况复杂,俄将回归国内市场。与其产量波动有关的变量涉及以下六方面:俄经济增速、外部市场需求、储量替接、国内外能源资源价格、开采成本、价格政策。
  目前,俄能源公司对油气勘探领域的储量增长投资严重不足,不利于产能稳定和提高。2035年之前,俄罗斯石油产量稳定,但天然气产量将继续增长。
  欧洲对传统能源需求的增长有限,又兼市场竞争激烈,俄罗斯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俄罗斯瞄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东北亚和亚太市场,将减少对欧出口,加快对东部能源的开发以扩大对东部邻国的出口。